平昌冬奥会落幕后,冬奥会正式进入了“北京周期”,这项冰雪盛事将为北京和张家口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在冰雪效应完全显现前,小编先带大家去看看温哥华和索契两座城市的赛后变化。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
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已过去了8年,但作为主办城市的温哥华仍受益于温哥华冬奥会的宝贵遗产。从新建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到一大批专业人才的培养,再到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冬奥会成为了温哥华打造一系列长久社会遗产的催化剂。
2010遗产现在时
温哥华奥运村
温哥华冬奥会建设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运动场馆(地),为合理利用这些奥运遗产,温哥华奥组委在奥运筹备期就成立了遗产管理组织“2010遗产现在时”(2010 Legacies Now)。
奥运会后,该组织与2000多家当地机构密切配合,为青年人创办了大量娱乐性和专业性的体育项目,使奥运场馆在赛后持续发挥作用。除了专业运动场馆,其他基础设施也被充分利用,比如惠斯勒奥运村遗留下来的临时公寓,在赛后被分派给不列颠哥伦比亚的6个社区,可为当地老年人、无家可归者和低收入人群提供156套临时廉租房。
经济推动效果显著
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残奥会为该省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2.078万个就业岗位,最终推动了大约800个新企业的诞生。在把握奥运契机创造就业机会方面,温哥华奥组委的很多创新性举措让人印象深刻。
因奥运会而注入温哥华经济的资金额度约为6亿加元,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了8%。奥运会后,加拿大在未来品牌(Future Brands)发布的国家品牌指数排名中跃居首位,前来加拿大的游客人数也提升了10个百分点。
2014年索契冬奥会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被媒体称为花费510亿美元的“史上最昂贵的奥运会”的索契冬奥会,投入费用超过以往各界冬奥会的花费之和。但是,这个所谓的投入在很大比例上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方面,较好地提升了城市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如对城市机场、火车站的改造翻新,还有新建设的公路、旅馆、住房和会议中心等,还包括诸多公共服务设施)。
其中,新建的连接山区与海岸、包括公路和铁路的交通线,耗费了100亿美元,而且实际的建设是将原计划的四层设计减至两层设计才得以控制的。
当索契在2007年赢得冬奥会主办权时,全市共有31000个房间,其中只有1700间符合国际认定的星级标准,而冬奥会带来了额外27000个房间。在2014年冬奥会刚刚过后的夏天,来到索契的游客数量便增长了40%。
奥运遗产遍布各领域
索契2014年冬奥会的遗产包括:新的世界级体育场馆、举办所有冬季国际赛事的能力、索契成为冬季和夏季全年的旅游目的地、新的道路和快速轨道交通、新的能源供应系统、新机场、新的污染处理系统、新的绿色建筑标准、给俄罗斯其他城市建设无障碍设施的典范等等。
从产出来看,举办奥运会的盈利也是很可观的。比如即使被称作“史上最昂贵的奥运会”,据索契冬奥会的组织者宣布,当届冬奥会盈利2.61亿美元。其中获得的12.6亿美元的转播权收入创下了纪录;而13亿美元的营销收入,是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的1.5倍,创冬奥会营销收入的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