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收藏门户网站​

CHINA  SPORTS  COLLECTION  PROTAL  SITE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马国馨:北京奥运幕后功臣的体育情缘
来源:千龙网 | 作者:pmtebefa0 | 发布时间: 2018-03-03 | 1156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8年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0周年纪念日。10年来,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仍在继续。从今日开始,“奥运十年”栏目将不定期与您见面,让我们和奥运人一同回望北京奥运的光辉岁月,眺望冬奥,只为宝贵的北京2008奥运精神得以延续。

       当地时间2月25日,第23届冬奥会在韩国平昌落幕。在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惊艳亮相,这也意味着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高铁、“天眼”、大飞机、中国未来空间站……“北京8分钟”的浓浓科技风,让电视机前76岁的马国馨激动不已,虽然是一名建筑设计师,然而他却和奥运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幕后功臣”。

show.jpg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国馨。企业供图 千龙网发

       马国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IAD)总建筑师,2002年,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向国际奥委会送交的《申办报告》中,由他和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众多建筑设计师共同完成的奥运场馆及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方案,获得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好评,为申奥成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不过,如果说到与体育和奥运结缘,那还要从新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性窗口、长安街地标建筑之一的北京国际俱乐部开始说起。

       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还不到30岁的马国馨就作为项目设计主要负责人之一承担了其建筑设计生涯中的第一个公共建筑项目——北京建外国际俱乐部的设计工作,俱乐部建筑1万多平方米,包括娱乐、餐厅和网球馆、室外游泳、跳水等项目。

       回想起当时的工作,马国馨至今历历在目。“对于这些体育场地的规格标准,那时我并不很了解。建网球场地时,从设计方案、施工图到现场施工都是在有经验的网协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的。那时搞体育建筑设计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好在马国馨所在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对体育建筑设计有很多经验,曾设计过50年代的北京体育馆、60年代悬索结构的北京工人体育馆、70年代空间结构的首都体育馆等。

       老同志们的倾心指导和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际俱乐部的设计施工的一年时间,让马国馨对于体育建筑也有了深切的感悟。“对于的不同体育建筑设计,首先要找准定位,是用于大型赛事,还是用于商业运营,或是用于开展社区体育,要根据用途确定相应的规模档次。此外,还要符合体育赛事的规则,在场地、高度、灯光等各方面都要合乎标准,能让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还要考虑安全等因素。”

show.jpg

国内首创的无障碍通道。企业供图 千龙网发

       1981年至1983年,马国馨在日本丹下建三都市与建筑事务所研修,回国后,他便着手第十一届亚运会场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规划及设计工作。从参加亚运会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到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成,整整7年时间,马国馨和他的同事们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开创性的将“人车分流”、“景观布置”等国外先进的理念应用到了设计之中,史无前例地在全场实现了残疾人无障碍环境。最终,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先后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特等奖"等多项奖励。当马国馨接过由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签字的"体育建筑奖"国际奥委会奖牌时,他感到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几分压力。

       “在设计中我主要看重两个方面:一个是群体设计的总效果,一个是国奥中心的环境设计。在一些细节方面也注意功能的完善,比如在全场实现了残疾人无障碍环境,这在当时全国的体育建筑中也是比较超前的。”马国馨说,“体育场馆要建得科学,必须进行深入地调研工作。功能上要满足运动员的需求,满足观众的需求,外观上要与城市景观和谐。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很多细节,有时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就会影响到使用效果。”

       1991年,中国首次申办奥运会,马国馨带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再一次披挂上阵,开始了奥运体育建筑的规划设计工作。尽管中国首次申奥以一票惜败,但在这一过程中,马国馨和团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2000年,北京再次启动申办奥运会的工作,BIAD承担了申奥场馆方案的全部设计任务,集结了以马国馨为首的全院精锐专项团队,全面开展申奥工作,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标准,对30几个场馆进行设计规划。经过一年半的规划、论证、设计和数十遍地修改。在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向国际奥委会送交的《申办报告》中,BIAD完成的奥运场馆及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方案,获得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好评,为申奥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更为中国体育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爱好的体育运动,但他是一位衷情体育的建筑家。

show.jpg

建设中的体育场馆。企业供图 千龙网发

       “我平时工作比较忙。现在我每天的运动就是上下班骑自行车,但是我所从事的工作让我对体育有着特殊的情感。”多年来,马国馨院士一直注意对体育建筑学科的一些前沿问题展开研究,包括奥运设施的赛后利用问题、大型体育场的建设和使用模式等,发表了许多论文,并对院内承接的其他体育建筑设计项目进行指导。

       凭借在体育建筑设计领域的丰富经验,加上自己所进行的理论归纳和对国外信息的掌握,马国馨作为主要负责人还承担了国家行业标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这套规范已于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作为一名设计师,马国馨观看比赛也有着与普通球迷不同的旨趣。“电视上转播一些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时,我常抽空看一看。不光是为了看赛事,更主要的是想看看国外体育建筑的结构和特色。”每年去国外考察的机会很多,马国馨总是不放过任何了解国外体育设施的机会。多年的实践积累和敏锐的观察思考使得马国馨对于体育建筑有了更深的感悟。